必一体育:打造最温暖的底色培育高品质党群服务的“宝山样本”

 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实体支撑,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宝山区紧扣“密”“实”“融”的工作理念,把阵地提质、队伍提效、服务提档作为有效路径,不断深化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建设,全区党群服务阵地迈入大建设、大发展新阶段,初步解决了多样需求与空间不足、位置不佳、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矛盾。

  站在阵地发展的新起点,面对服务凝聚引领的更高要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际需要和居民群众对更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宝山区以依托“三江交汇”的地域特点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性推出“红帆365”党群服务阵地品牌,以“红色铸能、服务聚能、治理赋能、发展增能、队伍注能”五大平台建设为抓手,聚焦提升涵盖居村社区、商圈楼宇、产业园区、产业链等不同对象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全过程问需、全人群覆盖、全天候服务、全要素保障,推动各级党群服务阵地高品质、高效能、高人气发展,让“为民而建、为民而用”的党群服务阵地成为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光源”和“合力”。

  宝山区域面积300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9个镇,共有103个行政村、490个居民区,常住人口约227万,其中党员约10万人。从区域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城乡格局深刻演化。宝山区社区形态多样,比如有都市型、纯农型、城乡融合型,社区类别多样,比如有商品房、动迁房、公租房等,城乡布局分割,村宅、居民区、园区、商圈、楼宇等错落分布。这对“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亟需在党建引领下,为更趋向异质化的社区生活群体提供更具有包容性和稳定性的党群服务。

  区域更新加速蝶变。当前宝山区正围绕“主阵地、主城区、样板区”定位,以功能提升为引领,系统性整体性推进产业、空间、治理“三个转型”,新兴产业集群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不断壮大,加强科创园区、人才公寓、新就业群体等各领域阵地建设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

  社区治理转型发展。基层居村社区工作者和各类参与主体力量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治理的转型,基层党组织、社区工作者、社区治理的各类参与主体同样面临着能力短板和治理弱项,而与之相对应的基层治理能力培训体系还存在不适应的情况。

  群众需求日趋多元。随着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普惠到社区末梢,“有”和“近”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更丰富、更优质、可适应、可参与”成为群众更高要求,建设更多资源、更高品质、更受欢迎的党群服务阵地势在必行。

  打造红色铸能平台,构筑党员群众学习“第一阵地”。强化属性、功能,筑牢党群阵地的“根”和“魂”。

  聚焦一条主线。各类党群服务阵地始终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同时深入宣传具有宝山地域文化特点的人物及故事,挖掘宣传体现党性教育、党群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发展特点的时代故事,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育身边人”。

  完善教育体系。从队伍、机制、课程入手,加强党性教育基地、社区党校、工作室、组织生活馆等功能提质增能。各级党群服务阵地依托阵地空间资源,打造主题教育学习课堂,组建各类宣讲团队,培育特色新课程,扎实开展“送学送课”服务,集中营造主题教育浓厚学习氛围。区中心整合各类师资及课程资源,开发党员教育精品课程预约小程序,供基层点单;联合人民网,打造“红客厅·支部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支部赋能平台,活跃在云端、扎根在阵地;围绕“红色朋友圈”“样本生产间”“模范展示台”“党课演播室”四大功能,在线上小程序开设“支部圈动态”“红色阵地”“支部活动”“基层实践”等模块,3000多个党支部、近100个红色阵地集体入驻;在高境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率先打造“学习厅”“党性厅”“实践厅”“支部家”四大“样板间”,形成一支金牌讲师团、一批精品课程单、一个专家赋能团,为基层党支部提供理论支撑、提炼工作经验、打磨实践样本。

  擦亮特色品牌。以“红色线路”为载体,突出统筹力度、覆盖广度、升级速度、学习精度、服务温度五“度”合一,对区域内94个红色阵地和特色党群阵地整合“打包”、综合开发,配套22套组织生活模板,组建100名党员志愿者团队,以情景教学、互动教学、微党课、红色故事汇等丰富形式使党课“活”起来、“动”起来,形成新的学习体验。推出绿色低碳专线,新增绿色低碳前沿科技、应用场景等12个教学点位,助力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大场镇推出的“主题党日样板间”系列,通过专题党课、誓词教育等规定动作打造“硬装”,研学游、生日、知识竞赛等自选动作做好“软装”,在“五个一”工作机制和“三导”带教机制的相辅相成下,让主题党日活动走实又走心。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区已有超2万人次参加“红色线路”现场教学活动。

  织密党群阵地体系,建强联系服务群众“第一桥梁”。紧扣“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加强街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居村、园区、商圈、楼宇、景区、街区、人才公寓、新就业群体等各领域各类型党群阵地建设。

  让“黄金C位”产生“黄金效应”。党群服务中心选址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临街位置,通过公共服务“一步之遥”、重点群体“一体规划”、文化生活“一应俱全”,全方位打造服务空间,让人民群众更舒心;采用便民服务“随时办”、主题服务“现场办”、定务“点单办”,全天候开展服务行动,让人民群众更暖心。友谊路街道在地铁3号线友谊西路出口打造益友空间党群服务中心,满足上班族需求;庙行镇打造1号湾科创会客厅、1号湾运动驿等党群服务阵地,方便在滨水沿线健身的群众。

  变“单打独斗”为“群团作战”。优化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通过融合政务、文体、为老、群团等条线阵地,推动党群阵地“改扩建提”,在没有“伤筋动骨”的前提下,实现了资源、功能、服务的“脱胎换骨”。吴淞街道聚焦“一老一小”、新就业群体等重点人群,充分发挥党群服务阵地优势,积极联合街道各职能部门、区域化党建单位等优质资源,共同推出一系列的服务项目,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党群服务。自去年5月中旬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址启用以来,累计服务党员群众超64万人次。

  变建设过程为进程。把践行全过程人民作为党群服务阵地迭代升级的必选动作,从居民说、居民选、居民议、居民评入手,让居民全程参与党群服务阵地的设计改造。月浦镇庆安四村、罗店镇宝欣苑三居、吴淞街道五八通道等阵地建设过程中,不以进度为基准,将建设过程变为治理过程,把居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阵地提标的“金钥匙”,打造人人喜欢的“客堂间”。

  深化“联动”赋能,提升阵地治理效能。把全要素整合资源作为赋能基层治理的关键之举,依托区治理学院枢纽平台,推动完善“联动”基层培训体系。

  推动治理培训向身边阵地延伸。坚持重心下移、强化一体赋能,打造“区级引领抓示范—街镇统筹抓普及—居村延伸抓覆盖”矩阵。区层面依托治理学院,强化课程研发、教材编制、教学科研、样板打造并在全区进行逐级配送。街镇层面依托街镇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各具特色的“治理会客厅”,形成“境聚里社区合伙人”“泾彩客堂间”等一街一镇一品。依托治理学院专业资源提炼全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和方法,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培训。居村层面依托577个居村党群服务站,随时随地对各类骨干力量开展短平快培训,快速高效地解决治理难题。

  推动培训课程向系统集成转变。梳理组织、民政、综治等25个部门培训安排,统筹制定整体性安排,解决“重复培训、多头培训”问题,同时全面整合职能部门、高校智库、社会组织等各方教学课程资源,开发涵盖理论素养、政策法规、实务实训、文化修养4大板块185门“金课”的一体化课程,扩容“专家大咖 业务骨干 实务精英 骨干教师 能人达人”的师资队伍,推动优质资源全面集成、一体赋能。开展“金课进阵地”项目,通过“基层点单、学院送单”的方式,及时将培训资源输送到各级阵地,项目运行半年多来,开设各类培训班次292个,覆盖3.9万人次。

  推动培训模式向实操实训优化。聚焦居村干部最关注的加装电梯、停车位改造等社区治理共性问题,开发“实训赋能12招”,打造“沉浸式实训课堂”,创新“治理剧本杀”教学模式,学员根据“社区角色卡”,开展“三会”等模拟演练,专家导师现场点评指导,让学员在实训实操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治理真经”。治理学院与淞南镇“主理人”、罗店镇“星计划”等治理项目合作,以问题为导向,与居村干部组合式进社区阵地,共同策划并实施方案、形成典型案例,挖掘并培育一线干部实践到研究再到实践的总结提炼能力。淞南镇在华浜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物业费调价项目,在治理学院指导下,成功实现物业聘用及费用调价,并指导居村干部归纳总结形成典型做法,在镇域内实现了可复制可推广;吴淞街道在保留原有功能室的基础上叠加物业治理实训室、“楼组那些事”、“吴”家议事厅、社区营造训练营、治理会诊室等实训功能,为开展各类培训、居民议事和多元融合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场地保障。

  拓展全龄全时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群众要什么,我们做什么”,把“全龄全时”作为服务的突破点。

  延长服务时间。推出365天全年无休服务模式,推行“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假日不打烊”错时延时服务,延长功能室开放时间,双休日、节假日举办为老、亲子、暖“新”等各类主题活动,进一步方便在职党员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年轻白领参加活动、中小学生课后自习、户外工作者短时休憩和补给等需求。顾村镇推出“职业初体验”项目,双休日、节假日开展“小小律师”“小小教师”“小小”“小小中医师”“小小环卫工”等亲子系列活动。

  拓展服务功能。聚焦“一老一小”群体需求,因地制宜,按需配齐日间托老、社区食堂、亲子活动等服务项目。大场镇慧华苑居民区党群服务站积极引入结对共治单位、自治团队、第三方力量,提供青少年课后辅导、社区食堂、长者日间照料及新就业群体服务等特色服务;淞南镇以亲子服务为特色,推出科创小先生、双减加油站、小宁议事厅等项目,为少年儿童搭建科普实践、学习教育、社区议事等平台。各街镇依托社区、商圈、加油站党群服务阵地等场所资源,在外卖小哥、集卡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最活跃区域建立26处“畅享驿站”党群服务阵地,配齐“医食询驻行”五大类服务,打造路上的“红色家园”。

  提升服务品质。充分整合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社区达人及企业、医院等区域化党建单位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红帆365”精品服务菜单,让党群阵地始终充满活力。积极联合区司法局、教育局、应急局、华山医院等17个区级机关及区域化党建单位,推出“法治红船”“法式下午茶”“应急培训进阵地、进校园”“医直播”等26个民生服务项目,依托阵地体系配送到各街镇、居村的“小区弄堂”“楼宇大堂。